搜电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://www.sootv.net 丰色发自凹非寺量子位|公众号QbitAI 00后已经准备在名校当副研究员了。 来自南京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李悦文,出生于2000年6月,今年刚刚22岁。 经过11天的公示期,她被聘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特任副研究员。 和她一起出现在公示名单上的另外两位博士,一位是80后,一位是90后。 很多网友感叹自己这个年纪都还在读本科,怎么人和人的差距如此之大? 那么在这般年纪,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? 8岁小学毕业,14岁读大学的小神童 李悦文来自安徽。 据丽水学院公众号消息,她4岁时就上了小学,而且还是直接念的二年级。 然后五年级又跳了一次,直接上初一,等于8岁就小学毕业了。 她的跳级是通过暑假提前自学下一学期的课程完成的。 她表示自己在读书时都借住在叔叔家——他家是一个教师家庭,给了李悦文良好的学习氛围,帮她养成了自学习惯。 进入初中以后,李悦文就按部就班地学习了,没有再跳级。 2014年,14岁的她考上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,成为了南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年纪最小的本科生。 那年,也是李悦文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,多家媒体对她的事迹都有所报道。 辅导员对她的评价是“独立又聪明”、“情商很高、很活波”、“和同班的孩子没多大区别”。 当时,南京大学时任校长也专门见了她,鼓励她体验学校的“三三制”教学特色(“三阶段培养”和“三种选择发展途径”),提前完成学业。 不过最终,李悦文用正常年限读完了本科,然后直博本校。 她的博士学位只花了四年就拿到了(正常要五年,有的人可能还需要六年)。 现在,刚毕业的她就拿到了母校的offer,成为相当年轻的副研究员。 用网友的评价来说:“出道即巅峰”。 但对于这一切,她很早就自称自己不是神童,只是小学走在了前面。 但有人扒了她的论文后发现…… 类似“年少有为”的故事其实不算特别罕见,但这次,情况却出现了一点不同。 在一贯的祝福和羡慕中,我们看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,主要针对的是她的科研水平。 有很多人扒了李悦文的论文,才发现她学的是电子工程,但是研究的都是一些“不能实用化的无机半导体材料”,就像一个“伪化生”。 同时,评论还指出,论文的研究内容“无深度、不新颖”,都是“学校分析测试中心那些公用仪器能产生的东西”: 感觉完完全全是浪费了她的年轻和科研天赋(如果有的话)。 以及,很多论文都只是发表在一些三四区的期刊,比如IF=3.409的JournalOfPhysicsD-AppliedPhysics、IF=3.574的MaterailsLetters等等。 “居然连个标配的AM(材料学顶刊)都没有。” 综上,有人直接评价她的科研水平: 在稍好一点的课题组都不够博士毕业;硕士里都不算优秀;本科保研应该足够,但是不顶尖。 此外,还有不止一人指出,这是“近亲繁殖式”招聘的典型案例。 他们通过论文的共同作者发现了这一点,称这种现象还挺普遍,也就是大佬的博士学生毕业后直接聘上科研岗。 (ps.答主特别强调,此举并非抹黑南大,只是陈述这一个事实,希望引起重视。) 那么,李悦文真的如网友所说,“配不上”这个岗位吗? 据南大人才招聘网介绍,特任副研究员属于南大研究系列中的特任招聘,和博士后属于一类。 就如一些内行的网友所说,李悦文这个岗位其实就是一个“大号博后”。 信息显示,特任系列的岗位都是以科研为主,独立于教学科研系列和教学系列,并采用聘期制管理,一般3年为一个聘期,属于非事业编制岗位。 也就是说,像前面网友说的那样,通过先聘上研究员,再转成有编的副教授其实不太可能,还是需要能力的。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特任副研究员的岗位要求: 很明显,李悦文满足其中的第3条条件。 总的来看,申报条件里并没有硬性规定科研水平应该达到什么等级。 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? 参考链接:[1]https://s.weibo.com/weibo?q=%2300%E5%90%8E%E5%A5%B3%E7%94%9F%E6%8B%9F%E4%BB%BB%E5%8D%97%E5%A4%A7%E7%89%B9%E4%BB%BB%E5%89%AF%E7%A0%94%E7%A9%B6%E5%91%98%23[2]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542964114#showWechatShareTip[3]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kO7BDwWlCMOuCn1SwaFcAA[4]https://rczp.nju.edu.cn/yjxlhbsh/zzkyjj/index.html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